深挖麦收减损增产潜力

来源: 2022-06-15 11:12:38

  深挖麦收减损增产潜力

  六月,大江南北,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里穿梭忙碌着作业,一垄垄麦穗顺着传送带快速进入收割机宽大的肚子里,变成金黄的麦粒。

  目前,我国小麦基本实现机械化收割,但受收获时间选择不精准、田间作业条件复杂、精细化收割水平低等多种因素制约,小麦机收环节仍然存在跑粮、漏粮、漏割等现象。多位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当前我国亟待确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着力推进小麦精细化收割,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河南南阳市唐河县桐寨铺镇秋观庄村的农机手李宇飞正驾驶着小麦收割机在商丘市收割小麦。李宇飞说,他从事跨区麦收已有10多年时间了。近两年为了降低机收损失,他每天在收割前都会认真检修调试机具,收割时尽量控制好速度,尽可能降低损失率,能为客户多挽回一斤是一斤。

  随着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小麦机收水平于2021年已经达到97.49%,是三大主粮作物中机收水平最高的,但受机具、农机手作业水平等因素制约,我国小麦机收损失较高。据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研究团队于2016年和2017年对全国28个省份4170个农户的粮油作物收获损失进行大样本调研,同时在15个省24个县市进行了30次收获控制实验,综合农户调研和收获损失实验测量的结果,全国小麦收获损失率为3.24%。该团队的跟踪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小麦机械收获损失率平均降至2%以下,新型小麦收割机,其收获损失率能达到1.2%或更低。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品种,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自给率达到100%,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然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全球小麦供需失衡加剧,国内粮食安全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今年我国有效克服了去年异常秋汛和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影响,小麦有望再次获得丰收。“在人多地少的国情粮情下,我国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机收环节减损很有潜力,少损失一斤粮,农户收成就多一斤,国家粮食安全就多一点保障。”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说。

  减损等于增产,降耗等于增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问题。2021年,我国机收粮食损失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了100亿斤粮食,增加1200万亩无形耕地,为我国粮食“十七连丰”、端稳“中国饭碗”作出了瞩目贡献。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继续深挖潜力强化机收减损,巩固提升机收减损成效。

  多措并举提高麦收作业质量

  机收小麦是个技术活儿。受农机手操作水平、收割机质量、灾害天气、作物品种、栽培制度、田块条件、收获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小麦机收减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宪认为,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努力提高小麦机收作业质量,持续降低机收环节损失。

  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和职业精神是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关键。部分收割机企业对机器性能、各部位的调节技术说明和培训不够重视,缺乏针对性,一些新农机手技能不过关,特别是对小麦过度成熟、雨天收获、倒伏泥泞等非正常环境下作业技术的不掌握。有些农机手为提高收益,作业服务时速度较快,损失率有所增加。刘宪建议,各地要督促农机产销企业加强对购机农民使用农机的培训,引导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加强对农机手的岗前培训,让广大农机手熟练掌握收割机正确的检修保养技术,作业中能根据小麦的成熟度、干湿程度、品种、地形等作业条件变化准确调整机具参数,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机收损失。

  良好的收获机械装备质量和性能是减少机收损失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国产小麦收割机安全性、可靠性总体较好,特别是大型小麦智能收割机的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机收损失率。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收割机在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收割机相比仍有差距。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低损高效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持续增加大喂入量等先进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加快攻克薄弱环节技术,进一步优化收割机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能力,提升机收减损性能。

  小麦收获环节最大的问题是收获一线缺少专业的技术服务,包括准确的气象和灾害预报服务、适时收获的时机选择服务、农机操作手的收获技术、收获后的运输干燥晾晒服务等。刘宪认为,政府部门应更加重视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建设,更精准和及时地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引导农户和农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加强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加应急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应急作业服务队,解决小麦倒伏、道路泥泞等因素造成的收获难题。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小散偏”地块机收难题。对小麦割茬高度、操作水平、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数据进行适时监测,及时排查农机手作业损失率过高的原因,提升农机手作业水平。

  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紧盯粮食生产,减损同样重要。刘宪认为,必须把“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贯彻到田间,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进一步降低小麦机收损失,努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贡献机械化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几年努力,小麦机收减损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广大农村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减损的现象,以前麦收时节大人小孩在田里捡拾麦穗的景象,如今在广大农村已经很难见到了。武拉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粮食已经告别了短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勤俭节约的传统在逐渐淡化。即使在农村地区,农民的爱粮节粮意识也有所弱化。根据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至2017年在全国28个省份对3490个农户的调查,只有15.94%的农户认为粮食收获环节损失大,同时只有33.19%的农户在粮食收获后进行田间捡拾。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农民是机收减损的主体力量和受益者。减少机收环节损失,须从改变广大农户“重生产、轻减损”的思想观念入手。目前,各级农业农村和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引导与指导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在农机手群体中培育、灌输并让其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把降低机收损失的要求变成广大农机手的自觉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小麦价格高涨,广大农户和农机手节粮减损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够适时收割小麦,提高麦收作业质量,尽量降低机收损失。“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培养提高农机手的作业水平,小麦机收环节减损成效明显,每亩小麦机收损失已经从2018年的六七十斤降至2021年的十六七斤,相当于每亩增产四五十斤。”河北邢台柏乡县金谷源优质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清说。

  除了收获环节外,小麦产后运输贮藏环节的损失也不容忽视。现在小麦“晾晒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公路“打场晒粮”屡禁不绝。刘宪认为,各地要把小麦晾晒、烘干作为大事来抓,村里的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场地应优先用于小麦晾晒,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为农民提供烘干服务,降低产后损失。 【编辑:王禹】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经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